360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私二分法与福利国家的“性别化”:西方社会工作的现代性思考.pdf

My Sunshine 我的阳光5 页 181.961 KB下载文档
私二分法与福利国家的“性别化”:西方社会工作的现代性思考.pdf私二分法与福利国家的“性别化”:西方社会工作的现代性思考.pdf私二分法与福利国家的“性别化”:西方社会工作的现代性思考.pdf私二分法与福利国家的“性别化”:西方社会工作的现代性思考.pdf私二分法与福利国家的“性别化”:西方社会工作的现代性思考.pdf
当前文档共5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私二分法与福利国家的“性别化”:西方社会工作的现代性思考.pdf

第 4 期 (总第 18 期) 2002 年 12 月 Vol.4 (Sum No.18) Dec.2002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 Journal of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公/私二分法与福利国家的 “性别化” ———西方社会工作的现代性思考 熊跃根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 北京 [摘 要] 100871) 作者在文中使用公/ 私二分法 作为概 念工具 , 分 析西方 福利国 家中的 “ 社会的 代表 性” 和 公民权 的性 别 化 , 指出 “公民权” 的性别取向 导致了社会不平等 。 因此 , 在实践中注重 “ 增权” 的使命 , 成为当代社 会工作研究 和 实务推展的一个新方向 。 [ 关键词] 公/ 私二分法 ;福利国家 ;社会工作 [ 中图分类号] C916 [ 文章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 -5136 (2002) 04-0001 -05 The Dichotomy of the Public and the Private and the Welfare States' “Gendering” ———with Special Reference on Modernity of Western Social Work XIONG Yao -gen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 Beijing University , Beijing 100871) Abstract : This article , using the dichotomy of the public and the private as a conceptive means, ananlyses “ the Representation of Society” and the gendering of Citizenship in western welfare stat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run of gendering of Citizenship results in social unequals.Therefore , laying stress on mission of “ Empowerment” has become a new trend of developing current social work study and practice . Key words: the dichotomy of the public and the private ;welfare states;social work ( Moral deficiency)问题进行干预 , 一直成为社会政策的 焦点所在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 以国家干预为 一 、引言 以国家介入济贫事业 为发端的系统 的公共福利 ( Public welfare), 迄今已在 西方发展 和延续了 几百年 了 。当初以教 会为主的民间慈善团体 , 也早已演变成 具有专业化知识和技术的社会福利机构(其中多为非 营利机构),“ 社会工作”(Social work)成为一门被社会 认可的专业 , 社会工作者也成为了在政府或非营利部 主导的福利国家在西方出现 。 福利实践不仅成为一种 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 , 更成为影响国家政局的一个主 要因素 。 二 、公/ 私领域二分法 ———西方福利国家的一种分 析取向 门中为民谋福利的倡导者和行动者 。从西方最初公共 福利的出现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形成来看 , 主导社会话 语权的国家和专业精英主义者 , 对以家庭为核心的私 在西方思潮中 , “公” 与“私”这一对概念工具无疑 是社会分析最常用而又最具有争议性的二分法之一 , 它所涵盖的领域几乎涉及所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 人生活领域与以国家政治活动为核心的公共领域之间 的关系划分 , 一开始就形成了价值预设 , 尤其是是否应 对体健 者的 贫困 这一 长 期被 视为 个人 “道 德缺 失” 可谓包罗万象 , 但由此造 成的含糊也是显而 易见的 。 尽管如此 , 作为一种分析取向 , 公/ 私领域二分法仍在 政治 、经济和社会领域中被广泛利用 。 [ 收稿日期] 2002-11-08 [ 作者简介] 熊跃根 (1965-), 男 , 北京人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 授 , 香港 中文大学 哲学博士 , 主 要研究方向 :社会政 策和社会工作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在理论上对公/ 私概念进行阐释的学说 , 较早可以 2002 年 荣誉 羞耻 追溯到亚里斯多德和黑格尔等哲学家的思想 。 在《政 治学》一书中 , 亚里斯多德将“公”和“私”界定为以公民 及城邦为基础的国家和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的家庭两部 智慧 权力政治 公开 爱情 身体政治 隐藏 分 , 前者通过统治者的治理 , 以追求善为最高目的 , 是 一种高级的社会团体 , 成员是可参与政治生活的公民 ; 平等 道德 不平等 不道德 后者则是基于管理家务和私有财产的一种初级社会团 体 , 成员是可参与政治生活的公民 ; 后者则是基于管理 家务和私有财产的一种初级社会团体 , 其成员包括奴 理性 疏远 自由 感性 亲密 必需 隶主 、平民和被奴役的奴隶 。 在论述公/ 私关系时 , 亚 里斯多德从伦理学的意义上指出 , 每一个家庭都是城 邦的一部分 , 在家庭教育前提下形成的个人品德(部分 持久 无效 以上公/ 私领域二分法所列举出的是学者们经常 提到的一些重要维度 ,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将公/ 私领域 的善德)成为城邦治理目标(总体的善德)的基础 。 在 对公/ 私论述的语境当中 , 亚里斯多德对“ 性别”( Gender)的关注体现在他就女性所做的阐释 。 亚里斯多德 以“ 部 门” (Sectors)和 “ 空 间” (Space)来 进 行 划 分 (Jones&Newturn , 1998)。正如学者们已指出的那样 , 公 / 私领域之间经常会呈现出一种相互关系和重叠的关 认为 , 一方面妇女构成了城邦自由民的另一半 ; 另一方 面由于特质(生殖功能)和能力的差异性 , 妇女又只能 和家庭发生某种联系 。 系 , 二者并非是一种完全的相互排斥的对立关系 , 所以 绝对的二分只能是一种观念上的简化处理( Weintraub , 1997)。 然而 , 就理解西方社会福利实践而言 , 公/私领 在论述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经典文献当中 , 黑 格尔的“市民社会”学说是我们理解公/ 私二元关系的 又一个极为重要的依据(详细论述参见黑格尔《法哲学 域二分法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概念工具 , 但客观的社 会现实仍要求我们关注的是 , 在人们广泛讨论的国家 政治领域和个人(家庭)私人活动空间之间 , 存在着广 原理》一书)。黑格尔不仅将伦理视为一种善和主观意 志的统一 , 还把伦理本身作为一种矛盾变化发展的进 泛的以公众利益为目标但相对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 的“第三部门”(theThirdSector), 而它们正是以非营利的 程来对待 , 由此发展出家庭 、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不同 的伦理进化阶段 。 在黑格尔看来 , 建立在理性基础之 上的国家是一种绝对的永恒的存在 , 是伦理精神最完 社会福利机构(或志愿组织)为主 , 也是社会工作专业 实践的一个主要空间 。尽管学者们在界定“第三部门” 这一概念和对其进行理论描述上仍存在分歧和困难 , 整的体现 , 其最终都会对家庭和市民社会的伦理精神 进行绝对的统一 。黑格尔虽然认为市民社会具有伦理 精神和法律的维系功能 , 但它只是国家的一个外部体 但是用“国家 -社会之间关系”这一分析框架来看待在 公/ 私领域二分法之外的社会组织的成长 , 对我们理解 在政府角色转换和市场经济变迁的社会背景下的“市 系; 而作为一种个人和家庭的联合 , 市民社会成为完成 向国家过渡的一个中介组织 。 迄今为止 , 有关阐述公/ 私领域二分理论问题的文 民社会”建构是有帮助的 。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在西方发展已有近一个世 纪的历史 , 但是福利国家却是现代西方工业社会政治 献已经变得十分庞大 , 整合性的讨论工作相应成为一 项困难的事情 。 下面 , 这是笔者对公/ 私领域所指涉的 不同内容进行的一个简单的归纳 , 它涉及有关社会福 -经济双重作用的一个结果 。 在过去学者们对社会工 作专业或福利国家的讨论中 , 比较多是侧重在历史分 析(比如 , Kohs , 1996 ; Lwiby , 1972 ; Trattner , 1974 ; Fraser , 利 、福利国家和公民权问题 , 这也许会有助我们理解这 一对概念与福利国家实践和性别 、空间以及时间维度 等要素可能存在的关系 。 1973), 或是从社会政策的层面对专业实践本身采取某 种制度分析的取向 。 如果我们尝试应用公/ 私领域二 分法分析十九世纪下半叶社会工作在西方的发展史 , 公共领域 国家 私人领域 个人(家庭) 不难看出这一专业领域发端的根源之一是 , 公众及专 业人士对家庭和社区问题的关注成为一种普遍焦虑 , 政府 公共财产 公共问题 市场 私有财产 隐私 与国家对 应的“社 会”(the Social)迅速 发展 。 与 此同 时 , 社会工作专业逐渐成熟 , 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成为解 决社会问题的一种主要技能 , 以女性为主的社会工作 男性 女性 专业开始获得职业的合法性和独立性 。 就社会福利的 第4期 熊跃根 : 公/ 私二分法与福利国家的“ 性别化” : 西方社会工作的现代性思考 3 成长来看 , 西方工业文明给家庭带来的不是自由 , 而是 庭照顾事务等 , 由于国家行动的干预(如以福利形式的 一种强烈的对“国家机器”的依附 。 国家介入家庭领域 使家庭变得更加容易被控制 , 传统上穷人对私人慈善 的需要转化成对社会救助体系的依赖 。于是 , 在照顾 正面介入)已被迫进入公共领域( Hernes , 1984)。由于 福利措施实施过程中带有的选择性(Selectivity)和特别 性(Particularity), 如家庭财 产调查制度和 特殊受助对 个人的家庭与无所不能的国家之间遂形成一个调节的 桥梁 , 它既要使个人的社会需要尽可能得到满足 , 又要 象的区别对待(如爱滋病患者), 使个人的私生活领域 可能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中 , 这对许多社会边缘化人 防止过度的国家功能从此取代家庭的责任 。 这样 , 社 会工作专业实践的空间 , 也就自然被限定在家庭照顾 的私人领域和国家责任的公共领域的二元对立之中 , 士而言 , 因个人的尊严和隐私已受到极大侵害 , 他们重 新溶入社会将变得更加困难 。 使社会工作专业的话语机制和结构呈现出复杂和含糊 的特性 , 它也成为西方社会工作的“现代性” 的一个重 要表征(Parton , 1994)。 三 、福利国家中的“社会的代表性” 和公民权的性 别化 在分析西方福利国家和公民权的关系时 , 当今西 西方学者们在将性别取向应用到对福利国家的分 析时曾指出 , 福利国家基本上是按照成年男性产业工 作的形象设计的 , 而传统上对女性家庭照顾者角色的 方学者 们将 公/ 私 作为两 个截 然分开 的领 域来 对待 (Lister , 1997 ; Dean , 1998); 而“公民权” 过去却一直被当 作一个性别中性化的概念来加以利用 。 在西方福利国 设定仍然占有某种统治地位 。 因此 , 在福利国家实践 中存在广泛的性别分工 , 这从社会工作领域内的受助 对象和就业 情况来看都可 以得到实证的 数据(Rogoff 家里 , 强调女性的社会参与和增加平等待遇成为新社 会运动的目标 。 破除传统男性挣面包者 -女性家务劳 动者这一社会政策建构的前提 , 也成为近年女性主义 Ramsoy , 1987)。 因此 , 针对 福利国家实践中所存在的 “性别偏差”( gender bias), 有学者曾指出 , 福利国家作 为一种新的“社会家长制”( Social patriarchy), 它既不是 批判福利国家社会政策偏差的 一个理论开端(Woodward , 1994 ; Hearn , 1998)。 若分析男女两性在福利国家 中的差异性和不平等问题 , 也许我们可以从社会学家 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果 , 也非封建主义的残羹冷炙 , 它是 一种自身的独立建构( Dahlerup , 1987)。针对主流福利 的理论中获得一些 启发 。 在《 福利国家的政治理论》 (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welfare state)中 , 卢曼(Luhmann , 国家理论(如 Esping Anderson 的福利领域划分模式), 女性主义提出了从性别视角进行重新分析的观点 。她 们认为 , 主流理论不是忽视女性 , 而是将社会阶级和市 N. ) 就福利国家中的“社会的代表性”(the Representation of Society)问题 , 曾做出过深入的阐释 。 卢曼从“市 民社会”(socitas civilis)的基本概念入手 , 试图从政府权 场关系放在更重要的地位来对“社会权利”进行阐释 , 而性别化的社会关系却在理论建构中失去了应有的位 置(Bussemaker&van Kersbergen , 1994)。 对 福利国 家发 力合法性和民主政治体系中的代表性二者之间的内在 关系这一社会体系的宏观结构问题 , 来讨论在社会内 部建立代表“整个社会”( the Whole Society)的亚系统的 展变迁进行分析的主流理论 , 多集中在探讨经济过程 与公民福利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 而女性主义则更多 地从作为私人领域的家庭 , 正在公共化的市场和作为 可能性 。 现实的问题是 , 在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内部 , 由 于社会系统的分化和权力结构中存在的重组问题 , 从 权力集中式的社会转向分权式的社会过程中 , 社会系 公共领域的国家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 来理解福利国 家中公/ 私领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 也要看到它们各自 分离的特征( Sainsbury , 1994)。 哈贝马斯曾指出 , 当资 统的整体代表性问题并未得到也不可能得到解决 。因 为从功能分化的角度来看 , 现在的社会不可能为自身 提供一种悖逆性的“自我指涉”(self -reference)的行动 产阶级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产生交 叉关系的时候 , 过去具有政治功能的公共领域已开始 失去了意义 , 它的政治批判功能也逐渐消失 , 最终的结 指南 , 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令人 失望的“合法性危机” , 即在社会系统的自我合法性与 功能系统的行动合法性保持一致 , 以自由 、平等 、民主 、 果是导致“公共性的丧失”(哈贝马斯 , 1990 : 201)。 哈 贝马斯强调的一点是 , 社会领域(如社团组织)的扩展 参与和合法性为主要特征的市民社会的“代表性”也就 失去了“整体性”(Luhmann , 1990 : 11 -19)。 应用卢曼 和渗透 , 使平衡国家权力的中介系统普遍出现 。实际 上 , 从家庭与国家的关系来看 , 在社会福利领域里人们 还可以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 , 即传统上作为私 的“代表性”概念 , 我们可以进一步尝试来理解今日西 方福利国家中的“公民权”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 尤其是 社会中女性的权益和现行福利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 。 人领域内的一些活动 , 如人口再生产和弱能人士的家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理解 , “ 公民权” 的概念同民主 4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年 和权利有着直接的联系 , 它包 括三部分内容 : 市民权 女权主义的角度来看两性在社会福利中的不平等 , 它 利 、政治权利 和社会权利( Marshall , 1950)。 前两者基 本上由国家法律所赋予 , 社会权利则要依赖国家对公 民生活的积极干预 , 尤其是使社会不利阶层人士增强 认为“公民权”( Citizenship)是以性别为中心的概念为 前提 , 忽视了女性同男性的差别 。 同时 , 许多社会福利 政策将妇女的角色定义为家庭中孩子的母亲 , 从而也 表达和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 。 在社会福利领域内 , 政 府透过社会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 , 为受助对象提供帮 忽视了妇女工作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及需要 , 女性 在一个权力依附的社会结构里成为社 会制度的受害 助 。 在资源的再分配层面 , 国家通过公民纳税的形式 , 确定社会开支的规模 。对传统的“公民权”概念的批评 在于 , 它是一种中性化的建构 , 是一种“去性别化”过程 者 , 社会排斥使女性很难实现正常的公民权利 , 因为社 会问题的界定和社会政策的制定带有 明显的性别歧 视 。在社会工作领域里针对女性照顾者的角色 , 女权 和一般的指涉体系 , 而实际上 , 福利国家中男女两性的 社会对待存在较大差距 , 女性被排斥在公民权之外不 仅是 一个 历 史的 也是 一 个正 在 发生 的 问题 (Lister , 主义者认为妇女的家庭劳动也是一种工作 , 是社会安 排的结果 , 是“爱的劳动” 。同时 , 福利国家明显地带有 性别 化的 导 向也 是形 成 两性 不 平等 的原 因(Finch , 1997)。 在福利国家的长期发展过程中 , 女性不仅成为 “福利依赖”(Welfare dependency)的代名词 , 也一直是 福利国家政治话语中的一个关键词 , 后工业社会里新 1983 ; Lewis , 1993)。 近年来在西方社会不断增加的贫 困女性 、单亲家庭和受虐儿童 , 更使女权主义注意到 , 要保障女性在经济 、政治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权利必须 的社会边缘群体的涌现 , 使依赖的个人化特征更加明 显 , 这从 领取公共 福利的人 口构成就 可以得出 结论 ( Fraser&Gordon , 1995)。因此 , 取得与男性平等的社会 从家庭外的制度进行改革 , 以立法的途径将女性传统 的家庭角色社会化 。 也有学者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出 发 , 提出应破除一惯的男性独立/ 女性依附的二元社会 地位和福利待遇成为当代女性主义者 增权运动的目 标 , 同时 , 强调使依附女性等弱势群体进入“正常化” ( Normalization)的生活 轨道已成为西方社 会政策的一 建构 , 建立公私领域之间 互相依赖的关系 定位(Pateman , 1992)。 因此 , 以反种族主义和女权主义为代表 , 激进主义福利观是对福利国家自由市场经济不利后果 个考虑点 。时至今日 , “公民权”在西方社会已妥当地 被视为一个情境化的语汇 , 它不仅提醒学者们注意到 的再度批判 , 它比民主社会主义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制 度不平等的政治和社会根源 , 为纠正传统的社会政策 欧洲各国的文化制度差异 , 更要将性别作为一个重要 的层面来检视权力的分配形成的差异 。 在当今西方的 政治话语体系里 , “公民权显然已不是 一个孤立的概 只重经济结果本身而忽视社会关系的形成过程做出了 积极的努力 , 使社会理论对社会福利的阐释开始注重 到权力关系和身份形成的制度要素 。 念 , 它所涵盖的意义类别包括权利 、义务 、品德和参与 等一系列政治词汇的基本元素”(Bussemaker , 1998)。 八十年代以来 , 针对传统社会政策是建立在以白 在私人领域 , 个人化的照顾一直是同女性的角色 联系在一起 。在今日正处于高龄化阶段的欧洲国家 , 高龄体弱老年人的照顾护理已成为一个社会负担 。然 人为中心 、以男性为主导的工业社会和女性依附于男 性的基础之上的主要假设 , 西方的反种族主义 、女权主 义的思潮成为抗衡福利政策忽视社会边缘人口和女性 而 , 长期以来老人照顾在西方社会里也理所当然地被 视为一个性别上的分工 , 尤其是女性的一种家庭劳动 , 它对女性所形成的压力和由此产生的社会不公平也是 权益的主要力量 。 宾克斯和阿里指出 , 西方社会与种 族相关的社会政策使有色人种被排斥在享有平等机会 的边缘 , 少数民族群体常在就业 、受教育和福利分配上 十分 显著的(Brody , 1990 ; Dwyer&Coward , 1992)。 女性 主义的观点认为 , 老人照顾过程涉及很多情感 、生活细 节内容的考虑以及心理的准备 , 社会将这些归于女性 受到来自科层机构和工作人员的不公平对待 , 除历史 的原因外 , 社会中存在的与种族相关的立法架构更是 一个重要根源(Penketh&Ali , 1997)。 强调少数 民族的 的特点而将女性定义为照顾者的角色 定位是不公平 的 , 因为 , 照顾本身 所反映的是社会占主 导地位的理 念 , 即低估妇女工作的价值 , 政府缺乏对妇女作为公民 社会溶合 , 鼓励多元文化和建立相应的社会政策是九 十年代西方福利国家的一个特征 , 但是 , 近年来经济衰 需要满足的支 持(Abel , 1986)。 女权主义者的不满在 于 , 西方的福利国家在发展社会福利服务时很少将女 退和失业率上升的趋势使得有色人种在追求社会平等 道路上苦苦挣扎 , 北美社会对华人社群的排斥 , 澳洲出 现的歧视有色种族现象都是西方人权状况受到批评的 性放在优先的考虑位置上 , 忽略了女性的特殊需要 , 而 在社会政策上的性别不平等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对女性 的传统看法(Lewis , 1991)。 重要例证 。 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另一种批评 , 是从 在追求身心解放和抗衡性别中心主义社会实践的 第4期 熊跃根 : 公/ 私二分法与福利国家的“ 性别化” : 西方社会工作的现代性思考 5 自我意识运动中 ,“沉默的女性”(the silenced women)走 的政治诘难 , 福利国家的危机成为一个经济和政治上 出家庭 , 在经济 、政治和社会活动领域内 取得一席之 地 , 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中女性获得比昔日更多的机会 , 而就业人口以女性为主导的社会工作领域则正好反映 的难题 , 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考虑 。 欧洲政治经 济一体化的进程 , 以及建立和谐的统一的道德社区 , 从 而使得社会福利的分配和服务的使用上形成公民和非 了这一女性职业化的趋势 。 可以说 , 女性在职业和专 业领域内的不断发展 , 已逐渐破除惯常的将女性及其 生活空间限定在单一的狭小的家庭这一私人领域 , 就 公民的明显差异性 , 新的社会排斥开始形成(Therborn , 1995)。无独有偶 , 近两年因区域经济衰退和社会结构 的变迁引发的诸如失业 、贫穷 、外籍劳工权益和边缘人 女性的发展而言 , 公/ 私领域之间的严格分野也已不复 存在 。尽管有学者在伦理的层面试图对男女性的道德 关怀做出区别 , 即将女性和“ 照顾伦理”(ethic of care) 群的社会问题等 , 也使“社会排斥”成为当今亚太社会 工作实务和教育界的一个关切重心 。 在今日西方这样一种政治 、经济和文化领域内充 联系在一起 , 而将男性同“正义伦理”(ethic of justice) 相提并论 , 但这并不足以说明在当代社会实践中女性 不关注“代表性”的问题(Gilligan , 1982)。 实际上 , 在福 满矛盾和分化的社会里 , 作为一门以个人治疗和社会 改革双重目标为使命的社会工作专业 , 已受到越来越 多的挑战 。非营利组织为基础的私人慈善行动同政治 利国家呈现出衰退的趋势时 , 女性参与政治生活 、向传 统的男权主义挑战 、争取权利的新社会运动早已在西 方社会此起彼伏 , 在社会政策的建构和推行过程中 , 女 结构之间存在的张力已影响到这一专业的实践方向 , 在专业主义主导和财政自主性减弱的情形下 , 社会工 作专业的利他性受到了学者的质疑 。在今日后工业化 性的声音也早已从家庭的私人空间传 到包括政府机 构 、新闻传播等公共领域中 。“ 公民权” 的性别取向及 由此导致的社会不平等 , 成为了九十年代社会工作者 社会里 , 社会工作者再度强调 , 要关注社群需要 , 不断 推动社会改革的使命 , 以及在实践中注重“增权”(Empowerment)的使命(Lee , 1994 ; Staples , 1990)。 主张解构 反省性别问题 、批评政府社会政策失误和不公正的根 源之一(Carabine , 1996)。 “专家 -受助者”的权力关系 , 主张社会工作者理解受 助者的日常 生活和问 题情境 , 尤其是 强调用质 性的 ( Qualitative)研究方法 , 通过叙述的( Narrative)方式来获 四 、社会排斥还是社会溶入 : 西方社会工作的现代 性反思 “现代性”( Modernity)这一术语在九十年代人文和 得分析原始资料 , 成为当代社会工作研究和实务推展 的一个新方向( Hall , 1997)。 所有这些努力和探索 , 都 是为使社会工作专业真正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 , 也是 社会科学专业文献里频繁出现 。它的内涵不仅被人们 所广泛地加以诠释 , 更成为一种话语时尚(Baum , 1991 ; Giddens, 1990 ; Smart , 1993)。 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 , “现 努力实现使更多的在这个“风险社会”里被社会边缘化 的弱势群体重新溶入社会这一理想的一部分 。 代性”也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 。今日社会工作者对“现 代性”的反思 , 主要来自两个层面 : 一是对传统的由马 丽. 里士满(Richmond , M . )等社会工作先驱创立的个案 [ 参考文献] 工作基础 , 到现代纷繁复杂临床治疗模式的经验主义 实践的反省 , 这是从技术理性层面展开的对治疗的功 效性(efficacy )的 质疑 (Dryden&Feltham , 1992 ; Doherty , 1992); 另一方面 , 是对社会工作专业的道德内涵进行 反省( Man , 1986 ; Specht & Courtney , 1994)。 实际上 , 社会 工作的专业特征在于 , 具有浓厚宗教活动背景的慈善 蜕变为一种公共实践领域 , 过去以私人关爱感情为基 础的个体助人行为转变成为了一种科层组织的专业管 理技术 , 家庭层面的照顾事务也和国家的社会政策发 生了一定的联系 。这样 , 社会工作专业的“现代性”就 已清楚地呈现出来 。 在九十年代的西方 ,“从摇篮到坟 墓”的福利国家在市场竞争和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冲击 下 , 受到来自以右派保守主义为代表的不同意识形态 [ 1]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 .政 治学(吴寿彭译)[ M] .北 京 : 商务 印书馆 , 1996. [ 2]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 [ M] 北京 : 商务 印 书馆 , 1979. [ 3] (德)J.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 东等译) [ M] . 上海 : 学林出版社 , 1999. [ 4] 皮埃尔 .斯 特罗 贝尔 .从 贫困 到社会 排斥 : 工 资社 会抑 或 人权社会 ? (冯炳昆译) [ 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 .1997 ,(7) . [ 5] Abel, E. K. Adult daughters and care for the elderly[ J] .Feminist Studies, 1986,(12) ∶479-497 . [ 6] Arendt, H .The Human Condition[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8. [ 7] Bauman , Z .Modernity and Ambivalence[ 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1. (责任编辑 : 张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