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新未来人工智能论坛.docx

Excess5 页 290.758 KB下载文档
新未来人工智能论坛.docx新未来人工智能论坛.docx新未来人工智能论坛.docx新未来人工智能论坛.docx新未来人工智能论坛.docx
当前文档共5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新未来人工智能论坛.docx

新•未来 人工智能论坛 安徽省合肥市 2016 年 5 月 9 日 时间:2016 年 5 月 9 日(星期一)下午 2:00-4:00 地点:中国科技大学西区三教 3117 报告厅 报名链接:https://jinshuju.net/f/xlDjy4 联合主办:中国科技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 承办:中国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中国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多媒体计算与通信 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协办:中国科大物理学院、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 沿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微软学生俱乐部 简介: 在过去近百年的时间里,计算机科学的持续演进以及深层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计算机 视觉和语音等与 “人工智能” 交界的技术的不断发展,让冰冷的机器变得越来越 “聪 明” ,对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帮助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在量子信息和生命科学的演进 过程中,也有越来越多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思考和诠释。在本次新未来人工智能论坛 上,来自跨界研究领域的专家将对未来人工智能走向何方,以及将带给人类什么样的机 遇和挑战进行讨论。 日程: 主题演讲 (Keynotes) 洪小文 博士 14:00 – 14:20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 (IEEE Fellow) 潘建伟 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14:20 – 14:4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主任 蒲慕明 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14:40 – 15:00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研究所所长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主任 专题讨论 (Panel Discussions) 15:00 – 15:45 主持:潘天佑 博士 (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总监) 嘉宾:洪小文博士、潘建伟院士、蒲慕明院士 潘天佑 博士 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总监 嘉宾介绍: 洪小文博士现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 长,全面负责推动微软在亚太地区的科研及产品开发战略,以及与中国及亚太地区学术 界的合作。 洪小文博士已在微软公司工作了 20 年。他于 2004 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副院长, 2007 年升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2005 年至 2007 年间,洪博士创立并领导了搜索技术 中心(STC),该中心负责微软搜索产品(必应)在亚太的开发工作。2014 年洪博士兼 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 在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之前,洪博士是微软公司自然交互服务部门的创始成员和架构 师,除了全面负责屡获殊荣的微软语音服务器产品、自然用户界面平台以及微软协助平 台的架构及技术工作,他还负责管理和交付统计学习技术和高级搜索。洪博士于 1995 年加入微软研究院美国总部任高级研究员,并为微软的 SAPI 和语音引擎技术做出了突 出贡献。此前,洪博士曾任职于苹果公司,带领团队研发出了苹果中文译写器。 洪小文博士是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微软杰出首席科学家和国际 公认的语音识别专家。洪博士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及大会上发表过百余篇学术论文。他 参与合著的《语音技术处理》(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一书被全世界多所大学 采用为语音技术教学课本。另外,洪博士在多个技术领域拥有 36 项专利发明。 洪小文博士毕业于台湾大学,获电机工程学士学位,之后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深造,先后 获得计算机硕士及博士学位。 潘建伟,男,1970 年 3 月生于浙江省东阳市。物理学家。1992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近代物理系,1995 年获该校理论物理硕士学位,1999 年获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实验 物理博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中科院量子 科学实验卫星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201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 年,当选为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等方面的研究。作为国际上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开拓者 之一,他是该领域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 首次实验实现量子隐形传态及纠缠交换、终端开放的量子隐形传态、复合系统量子隐形 传态、16 公里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首次实现三、四、五、六、八光子纠缠。首次 实验验证 GHZ 定理。提出利用现有技术可实现的量子纠缠纯化方案,并完成实验实现。 实现突破大气等效厚度的量子纠缠和量子密钥分发。先后实现绝对安全距离超过 100 公 里和 200 公里的量子密钥分发及全通型量子通信网络。提出基于冷原子量子存储的高效 量子中继器方案,并完成实验实现。利用冷原子系综实现高品质的单光子和纠缠光子的 量子存储。利用多光子纠缠实现重要的量子算法和突破经典极限的高精度测量。实现任 意子分数统计的量子模拟。 潘建伟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 同伦琴发现 X 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 志选为“百年物理学 21 篇经典论文”。 其研究成果曾 6 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3 次入选教 育部评选的“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3 次入选科技部评选的“年度中国基础研 究十大新闻”、5 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4 次入选美国 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由于潘建伟及其同事在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系统性工作,他分别被重要综述杂志 Phys. Rep.和 Rev. Mod. Phys.邀请撰写有关量子通信和多光子纠缠操纵的实验综述论文,其 中后者是中国大陆科学家在该刊发表的第一篇实验综述论文。 曾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奥地利科学 院 Erich Schmid 奖、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等奖励。 2012 年 06 月,国际量子通信奖。 2013 年 10 月 30 日,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2015 年,被评为“2015 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2016 年 1 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蒲慕明,1948 年 10 月生,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台 湾“中研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 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 1970 年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1974 年于美国 Johns Hopkins 大学获生物物理学 博士学位,1974-1976 年在美国普度大学生命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76-1985 年在 美国加州大学艾文分校生物物理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85-1988 年任耶鲁大 学医学院分子神经生物学系教授,1988-1995 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 1995-2000 年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Stephen Kuffler 讲座教授,2001-2006 年 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讲座教授和神经生物学部主任,20062013 年任该校 Paul Licht 生物学杰出讲座教授。 1999 年起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首任及现任所长、神经可塑性研究组组长、高 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获得奖项及荣誉称号包括:美国 AAAS Fellow(2001)、美国 Ameritec 奖、吴瑞学会 奖、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 术合作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集体)等。2011 年起任科技 部重大科学问题导向 973 计划“人类智力的神经基础”首席科学家,2012 年起任中科 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 类)“脑功能联结图谱”首席科学顾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