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科技简报2011年第2期.doc

碍人【AiRen]10 页 85.5 KB下载文档
科技简报2011年第2期.doc科技简报2011年第2期.doc科技简报2011年第2期.doc科技简报2011年第2期.doc科技简报2011年第2期.doc科技简报2011年第2期.doc
当前文档共10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科技简报2011年第2期.doc

科 技 简 报 2011 年第 2 期(总第 26 期) 上海师范大学科技处编 2011 年 7 月 5 日 ********************************************************************* 本 期 要 目 科研项目  我校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创历史新高  两位教师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资助 科研成果  两项科研成果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受表彰  我校纳米科普工作站参展上海科技节 学科基地  校理工科第四期重点学科通过评估验收 学术交流  广东东莞市科技企业产学研考察团来我校交流洽谈 工作动态  学校举行理工科产学研工作会议  积极支持参与学校第十六届科技节系列活动  理工科启动新一轮校级重点学科和创新团队评选 科技简报 · 2011 年第 2 期 科研项目 我校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创历史新高 经专家评审和市科委审定,我校有 11 位教师的项目获得了 2011 年上海市自 然科学基金资助,这是我校历年来获得该项基金资助最多的一年。 获资助的教师和课题名称分别为:数理学院的裴玉峰《无穷维李代数的上同 调和表示》 、刘锋《混合结构颜色的仿生研究》、陈心满《新型梯度化 MgZnO 薄 膜电阻存储器件的研究》 、陈建珍《IGIMF 理论在星系化学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生环学院的朱骏《绒毡层发育关键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花粉壁合成的研究》 、 肖海波《深层次、无损伤、高分辨的新型生物荧光探针的研制》 、张蝶青《一维 纳米结构 TiO2 的微波化学控制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刘洁《卤化硼硅 酸盐新型白光 LED 光转换材料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的研究》 、燕云峰 《鱼类 GABA 受体的分离及其农药安全性靶标的研究》;信机学院的张静《多天 线通信信道的特征参数获取技术研究》和建工学院的朱美春《钢骨-钢管高强混 凝土柱抗火性能研究》,资助金额均为 10 万元。 两位教师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资助 经专家评审、面试和上海市科委审定,我校两位青年教师获得 2011 年上海 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资助。其中,生环学院肖建波申报的项目《多酚类营养成 分与Ⅱ型糖尿病血液糖化蛋白非共价弱相互作用研究》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 星计划(A 类)资助,王元凤的项目《茶叶多糖的结构与 a-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的关系研究》获得启明星计划(跟踪)资助,资助金额均为 15 万元。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的目标是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员,以项目 扶持的方式,为青年科技人员起步,领衔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 化等工作提供经费资助;通过科研实践和其他实践活动,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员 脱颖而出,成为学科、技术带头人。启明星计划(A 类)面向在沪高校、科研院 所等科研单位的青年科技人员,申请者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且年龄不超过 35 周 岁;启明星跟踪计划面向近三年内已完成启明星计划项目研究工作并取得良好科 研成绩的青年科技人员。 第 2 页 共 10 页 科技简报 · 2011 年第 2 期 数理学院王飞飞获晨光计划资助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关于做好 2011 年度“晨光 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沪教委科〔2011〕18 号),经各高校申报,专家评 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研究确定 100 个项目入选。数理 学院王飞飞老师的“高压电活性无铅陶瓷的制备及机理研究”获得立项,资助金额 为 6 万元。 晨光计划于 2007 年设立,由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倡议、出资,由上海市 教育委员会与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实施,旨在推进本市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优秀人才的成长,培养造就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今年我校共有 3 人获得该计 划资助。 科研成果 两项科研成果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受表彰 4 月 27 日上午,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隆重召 开。会议隆重表彰 298 项重要科技成果。我校 2 项科技成果榜上有名,分别是数 理学院曾六川教授等主持的“凸性约束最优化与广义单调算子的理论及算法”和生 环学院余锡宾教授等主持的“高显色性白光 LED 稀土发光材料的系列开发与应用”。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等市领导出席会议,韩正主持 会议,市委、市政府领导向获奖代表颁奖。 由数理学院曾六川教授等主持的“凸性约束最优化与广义单调算子的理论及 算法”获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目研究属于基础数学、应用数学的交叉研究领域。 该项目在广义单调算子方程解的存在性与算法,及其在凸性约束最优化问题的应 用方面,建立了一系列新理论和新方法.在凸性约束最优化问题方面,利用算子 广义单调性条件,深入研究了解的存在性与算法。项目有重要理论价值,方法有 独创性,难度大,技巧高,取得令国际同行关注的原创性成果。该项目共发表 SCI 论文 64 篇,他引 576 次。 由生环学院余锡宾教授等主持的“高显色性白光 LED 稀土发光材料的系列开 发与应用”获技术发明三等奖,该项目研制成功 4 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 第 3 页 共 10 页 科技简报 · 2011 年第 2 期 LED 发光材料并与企业合作开发,所开发的高显色性、高亮度稀土荧光粉及白 光 LEDs 既可用于高端照明,也可用于大屏幕 LCD 的背光照明。项目成果对我 国白光 LED 照明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该项目技术已在多家用户获得 应用。2009 年实现销售收入 125.5 万,利税 55 万。其中,出口将近一半,实现 创汇 8 万多美元。 我校纳米科普工作站参展上海科技节 5 月 15 日,2011 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上海科技节在世博会中国馆一层正式 启动,本次活动是“十二五”期间在上海举办的首个大型科普活动。我校和上海市 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建立的纳米科普工作站参展了本次科技节的 “科普智绘城”主题展。展览期间,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参观了我校展区。 纳米科普工作站以“健康,节能,环保”为宣传主题,以平面展示和现场互动 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向市民普及纳米科技知识。工作站展出期间吸引了众多参观 者,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不仅可以动手做一些小实验,还能学到许多纳米科普 知识。 学校教师指导的多项“挑战杯”科研作品获得奖励 从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市选拔赛决赛上传来 捷报,我校选送的学生科研作品获得 1 项特等奖,4 项一等奖,2 项二等奖。我 校特等奖、一等奖获奖总数与上海交大并列全市第一。 获奖作品中,商学院崔光灿老师指导的《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家庭金融支持 政策调查研究》荣获上海市选拔赛特等奖;音乐学院施忠老师指导的《上海市老 年艺术教育状况实证调查与研究——以老年大学为主要考察对象》、生环学院余 锡宾老师指导的《高效安全水解制氢材料的合成及其发电装置的研发》 、生环学 院黄杉生老师指导的《新型材料石墨烯在基因及癌细胞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生 环学院开国银老师指导的《利用代谢工程手段提高丹参毛状根中丹参酮含量的研 究》四个项目获上海市选拔赛一等奖;生环学院余锡宾老师指导的《高效隔热阻 燃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发及应用》 、教育学院吴念阳老师指导的《为“小候鸟”插上 隐形的翅膀——流动儿童关爱对策研究与实践》两个项目获上海市选拔赛二等奖。 其中,特等奖和一等奖的获得者将代表我校参加今年 10 月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 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 第 4 页 共 10 页 科技简报 · 2011 年第 2 期 “挑战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 办,是我国参与人数最多、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被誉为 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已成为国内各高校展示创新人才培养成果的 重要平台,也是各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自 2009 年以来,我校成立了上海师范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指导委员会, 多部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学生科研创新工作。各学院都非常重视学生科研,数 十位教授专家鼎力支持、亲自指导“挑战杯”孵化项目;借助大学生科技节等校园 文化平台开展种类多样的学生科研活动,形成了深入专业学习、参与科学研究的 浓郁校园文化氛围,并培养出了一批学生科研梯队,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学生科研 项目。 学科基地 校理工科第四期重点学科通过评估验收 4 月 12 日,科技处根据建设规划和学校安排,特邀来自上海交大、同济大 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 5 位专家对我校 10 个校理工科第四期重点学科进行 了评估验收。专家们经过认真评审,认为 10 个学科的建设工作均达到预期的目 标,全部通过验收,并给予良好评价。副校长丛玉豪出席评审会并对专家们表示 感谢。 经过三年(2008-2010 年)的建设,各重点学科在人才基地、科学研究、学 术交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并为各类学科平台和学位 点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建设期间,"数学"获得了一级学科博士点,"物理学"和"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新增为一级学科硕士点,成功申请到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计 算数学”和“环境科学”。据统计,10 个学科共有 134 名成员,新增各级科研项目 211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42 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 项,省部级以上项 目 35 项,总经费 5389.5 万元;发表论文 600 篇,其中 SCI 期刊 252 篇,EI 期刊 25 篇、CSSCI 期刊 20 篇;主编或参编专著 24 部,教材 31 部;申请专利 84 件, 授权 28 件,其他知识产权 14 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以上科 研奖励 4 项。 第 5 页 共 10 页 科技简报 · 2011 年第 2 期 丛玉豪在总结讲话中要求,各学科要注重后续发展,根据专家的意见进一步 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发挥重点学科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中的引领作用,努力将 学校的理工科学科发展和科研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中国旅游研究院都市旅游研究基地举行揭牌仪式 4 月 10 日,中国旅游研究院都市旅游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我校会议中心二 楼报告厅举行,来自国家旅游局、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旅游局、华东师范大学的 相关领导和专家,我校领导和科技处、旅游学院师生 100 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和校党委常委、旅游学院院长杨卫武共同揭牌,并为研 究基地特聘顾问和特聘研究员颁发聘书。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上海市教委科技处处长王兴放分别致辞。校党 委常委、旅游学院院长杨卫武对国家旅游局在我校搭建的国家级旅游科研平台表 示感谢,并表示学校将会做好基地工作。 都市旅游研究基地是中国旅游研究院在全国设立的十二个国家级旅游科研 平台之一,也是在上海设立的唯一研究基地,由高峻教授担任基地负责人。 学术交流 广东东莞市科技企业产学研考察团来我校交流洽谈 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企业与上海市高校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提高科技企 业的创新能力,广东东莞市人民政府组织的东莞市科技企业考察团分成四组对上 海的八所高校进行了考察和合作交流洽谈。5 月 19 日,我校与东莞市近 30 家科 技企业就有关生物医药及新材料领域的产学研合作进行了交流对接。 科技处处长杨仲南教授介绍了我校总体情况,生环学院和数理学院相关教师 发布了相关科研成果信息,并就来访企业的实际技术需求,与企业家进行了深入 有效的交流和洽谈,双方还正式签署了多项合作意向书。 活动中,考察团还参观考察了我校“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稀土功 能材料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光电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第 6 页 共 10 页 科技简报 · 2011 年第 2 期 稀土功能材料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举行第四次学术委员会会议 6 月 1 日,稀土功能材料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举行第四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出 席成员黄春辉院士、王振华教授、施利毅教授、戴维林教授、吴鹏教授、李和兴 教授,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黄春辉院士主持。 会议听取了实验室李辉教授关于 2010 年度的工作汇报,包括实验室验收情 况、运行费使用情况、代表性成果、2011 年度工作设想等,并审阅了实验室相 关文件资料。委员们对实验室目前的定位、管理模式、2010 年度所开展的工作 以及取得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开放合作、科学研究及产 学研协调发展等方面。 学术委员会委员们一致认为,实验室运转正常,2010 年度工作成果丰硕, 2011 年度工作设想可行。并建议增加开展稀土安全性评价工作,包括环境安全 和生物安全性的研究。 工作动态 学校举行理工科产学研工作会议 4 月 2 日下午,理工科产学研工作会议在会议中心举行,副校长丛玉豪、理 工科科研副院长和有关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科技处通报了近期教委科技发展中心关于产学研工作的具体安排,并 对最近成立的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奉贤区技术转移服务联盟和技术合 同有关问题进行了讲解。科技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冯伟介绍了广东东莞松山湖与上 海高校对接合作的产学研模式。与会教师就我校理工科产学研工作进行了交流探 讨。 丛玉豪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产学研工作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要进一 步提高横向项目与经费的总量,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态度重视,这是进一步推 动产学研工作的前提,同时要注重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二是开阔思路,科研人 员和管理部门要研究政府政策导向,特别是上海市“十二五”规划,密切关注企业 转型方式以及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抓住信息和人脉资源,组建各类产学研合作 平台;三是务实工作,科技管理部门要根据政府相关政策,制定出本校的相应管 第 7 页 共 10 页 科技简报 · 2011 年第 2 期 理举措,调整有关考评导向。另外要加强校内信息沟通,科研人员要作好科技成 果的宣传介绍。 积极支持参与学校第十六届科技节系列活动 4 月 13 日至 6 月 8 日,学校举行第十六届科技节。本次科技节以“创新源于 实践,科技引领风尚”为主题,由“挑战杯专项、十大科技竞赛、十大专家讲座、 科研项目评审”四大板块组成,科技处积极参与支持了系列活动。 活动吸引了各学院 5000 多名学生的参加,学生参与科研的意识进一步的增 强。在参与科研评审和项目立项的 500 多个项目中,有 60%以上的都来自于本科 生;科技处、社科处、校团委、各学院科研负责人评选出了 5 项一等奖、 11 项 二等奖、20 项三等奖,另有文科 37 个项目、理科 34 个项目获得立项;在挑战 杯专项中挑选出的 7 项作品入围了第十二届“挑战杯”上海市决赛。 此外, 由各学院承办的电子设计大赛等十大专业竞赛和专家讲座也有声有色, 培养了学生科研兴趣,提升了学生创新能力,推进了我校学术科技活动的水平, 促进了学风建设。 建筑工程学院十周年院庆 4 月 16 日上午,建筑工程学院建院十周年庆典大会暨土木建筑国际化人才 培育合作联盟启动仪式在文苑楼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 市教委副主任张民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副主席、伦敦南岸大学校长马 丁.厄伟克教授,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等各界友人、校友和海外学子纷纷从各 地发来贺信、贺电,向建筑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 庆典大会上,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党委副书记范志伟、校党委书记周 鸿刚启动了土木建筑国际化人才培育合作联盟。市建交委总工程师秦云致辞。校 长李进在讲话中指明了学院的发展,希望学院紧贴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办出特色, 更好更快地发展。 校领导黄刚、王莲华、茅鼎文、陆建非、张国凤、丛玉豪、高建华,上海城 市管理学院书记、院长谢卫平、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文化教育领事安格文, 以及徐汇区、奉贤区、松江区各建交委主任、上海建筑龙头企业的代表、学校各 第 8 页 共 10 页 科技简报 · 2011 年第 2 期 单位负责人也应邀出席了庆典大会。出席庆典的还有建工学院各届校友代表、院 内教工代表、学生代表等。会上,校领导为原建工系、原建工学院负责人颁发了 荣誉证书,为浙大、东南、交大、同济、上大等 5 位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颁发了兼 职教授聘书。校长李进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颁发了名誉教授聘书。 会后,专家学者们还在师培中心会议室进行了“国际化背景下的土木工程教 育与人才培养”论坛。 “晨光计划”项目结项验收会在我校举行 4 月 19 日,2011 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 项目结项验收会在我校顺利举行。这是“晨光计划”项目设立以来组织的第一次专 家验收评议会;会务工作由科技处和社科处承担。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阮光明,副秘书长徐海南,市教委 科技处处长王兴放出席会议,并对项目的结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此次申请结项验收的项目共 132 项,其中 A 类(本科院校)106 项,B 类 (高职高专及民办高校)26 项。本次验收工作采用答辩评议的形式,由项目负 责人先进行 15 分钟 (B 类项目 10 分钟) 自述,专家根据学者的项目研究情况进 行 5 分钟提问,最终形成综合评价意见和建议。 此次我校有 3 名教师参加结题 答辩。 理工科启动新一轮校级重点学科和创新团队评选 为提高我校理工科科研水平,加强学科基地与平台团队建设,在总结前几期 上海师范大学重点学科与团队建设经验和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根据 《上海师范大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关于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实施办法》 和《上海师范大学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管理办法》,2011 年 6 月,科技处启动 了新一轮理工科校级重点学科和创新团队的申报、评审工作。 经各学院推荐,科技处审核,校外资深专家评审,主管校领导审定后,有 7 个学科的预算上报到市教委项目库,列入校理工科第六期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分 别是:数理学院的“生物数学”,学科带头人为蒋继发;数理学院的“影视技术与 多媒体网络”,学科带头人为应国虎;生环学院的“动物学”,学科带头人为李利 第 9 页 共 10 页 科技简报 · 2011 年第 2 期 珍;生环学院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科带头人为万颖;生环学院的“材料 物理与化学”,学科带头人为余锡宾;信机学院的“信号与信息处理”(培育) ,学 科带头人为李莉;建工学院的“结构工程”(培育),学科带头人为刘建新。 此外,经教师组团申报和学院推荐、科技处审核并组织校外专家评审,主管 校领导审定,有 5 个团队的预算上报到市教委项目库,列入校理工科第四期学术 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分别是:天体物理中心的“现代数学物理理论及应用研究”, 团队负责人为翟向华;数理学院的“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设计、调控与性能研究”, 团队负责人为叶翔;生环学院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团队负责人为王元凤;生环 学院的“环境污染控制、分析与资源化”,团队负责人为李贵生;信机学院的“基 于物联网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培育)”,团队负责人为汪春梅。 根据我校文理工协调发展的学校发展定位,本期校重点学科建设和创新团队 的启动旨在推进我校理工科建设面向社会,提高学校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实力的能 力,培育理工科应用型学科新的增长点。学科和团队的建设周期均为 2012 年 1 月到 2014 年 12 月。 为保证学校经费发挥更大的效益,科技处在总结前几期重点学科和创新团队 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立项的项目在启动时就加强管理,凝炼了学科和团队的 方向,组织了人员队伍,明确了建设目标和任务,加强了经费预算,尽量让每位 成员都共享机会和资源,共同对重点学科和创新团队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 10 页 共 10 页

相关文章